文化名家品读长江:《长江这10年》读书分享活动在汉举办

  7月15日,长江阅读空间——文化名家品读长江读书分享活动在武汉市江岸区星辰·春风十里书吧举办,活动特别邀请了武汉作协副主席、《长江这10年》作者李鲁平,长江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赵冕共同分享《长江这10年》创作背后的故事。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静峰,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出版处处长周凤荣,湖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贾随强,长江水利委员会宣传出版中心主任周长征,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进,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涂金花,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部长孙晴等领导和现场读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作为《长江这10年》的出版方,长江出版社社长赵冕首先介绍了长江出版社策划出版该书的缘起。长江出版社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围绕长江主题打造了大量科技、文化、教育等方向的精品图书,《长江这10年》就是近年来长江系列图书中最耀眼的力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长江这10年》应运而生。这是一部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长江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江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发生的巨大转变。今日之长江,影漾着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不仅岁岁安澜,也利益南北,实现了“高坝起、平湖阔,水网通、生态美”的和谐发展。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时,赵社长表示,作者李鲁平通过行走长江,选取沿江的人事,研究长江两岸的农业、农村、工业、环保以及对城市面貌的近距离扫描,展现10年来长江流域的伟大成就。长江历来是一条改革之河、开放之河,一直向着时代发展进步的方向奔涌前行。这本书正是抓住了长江“流变”的主题,不仅记录了长江地理风物的更迭,还与长江的人事变迁产生了深度关联,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打磨,都将这种“流变”贯穿始终。同时,作为一部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的中国式地理样本的创新作品,本书在展现长江风物的同时,也链接了很多文化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阅读长江变化的文化通道,也为长江流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长江这10年》的作者李鲁平分享了这本书的创作历程和他的一些创作体验。他表示,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以20%左右的国土面积,支撑起全国超40%的经济总量,涵养着超过四成的人口,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创作采风的过程中,李鲁平从超过5000年的城头山水稻望向袁隆平院士的试验田,从金沙江的水电站转向三峡大坝的隧道,越是了解长江,越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充满着激情,怀揣着使命,穿越历史来挖掘长江文明的时代内涵。李鲁平直言,创作《长江这10年》对他来说,既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需要将他所了解到的长江的相关知识,从专业词汇转换到文学文本,创作出让读者能够理解的文学作品,从而直观地展现长江10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现场提问环节,读者们根据《长江这10年》的相关内容就“《长江保护法》全面实施后以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开始建设后,最期待长江有哪些新的变化”“作者是因为与长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而创作了《长江这10年》”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李鲁平主席和赵冕社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并表达了对长江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本次分享活动由武汉市委宣传部出版版权管理处主办,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市文联承办,星辰·春风十里书吧协办。

发布时间:2024-07-20 11:05